2007年6月5日 星期二

Patton

最近重看了一部敘述戰俘生活的老片,1953 年由 Billy Wilder 導演,William Holden, Peter Graves 主演的《戰地軍魂》(Stalag 17),這部片敘述美軍戰俘營裡面有「爪扒子」用他們異想不到的方法向德軍輸送情報的故事,提到戰俘的電影,這部片的評價相當高,大概可以和《桂河大橋》,《第三集中營》以及 Frank Sinatra 主演的《大逃亡》(Von Ryan Express) 齊名,他的配樂從頭到尾只有一首軍歌,作者是赫赫有名的 Franz Waxman,但是我發現這片沒有發行 CD,只能從 Waxman Album 裡面去找了。

扯這麼遠是我發現以上這些戰爭電影以及這裡要提的《巴頓將軍》(Patton) 配樂都只有一個法則,那就是.....

戰爭片的重點在劇情,需要借助音樂表達的機會一定會不如文藝片,因此主題最好只有一個,要簡單讓觀眾容易接受甚至哼出來,然後從這個主題上進行變奏,而最擅長幫這些戰爭片甚至廣義一點說是動作片作這類主題音樂的,莫過於 Jerry Goldsmith (1929~2004) 這位樂性相當陽剛的大師了。

像《巴頓將軍》這部片長達 3 小時以上,即使收入片首那段長達 5:42 的演講,他的配樂 14 首長度還是不到 30 分鐘,而且看過電影就知道就繞著主題 Main Title 這首進行曲打轉之外,其他的每一首不但短而且主題不明顯,不知不覺就帶過去了。

這部電影的真正精采之處在於劇情,敘述 George Patton (1885~1945) 這位個性積極狂妄,治軍嚴厲,熟讀歷史,自比中古騎士轉世的將軍的故事,他和同時期的副手 - 行事謹慎個性截然不同的 Omar Bradley (1893~1981) 將軍形成強烈對比,他不顧美國在政治上的考量堅持要和英國將軍 Bernard Montgomey (1887~1976) 較勁更是這部片最吸引人的地方,其中有一段兩人私下較勁誰先攻下義大利西西里島 Messina 城,最後進城後兩軍各準備軍禮儀式以軍樂較勁,可惜的是這張原聲帶並未收錄兩軍軍樂這一段,實以為憾!

為了補足長度上的不足,Bonus 是附上 Goldsmith 知名度較低的《盲女淚》(A Patch of Blue) 的配樂,這部 1965 年的電影敘述一個盲女愛慕附近一位青年富有磁性的聲音和他的口哨聲,而週邊的朋友卻拼命想阻撓這件事,一切只因為這個青年 -- 是個黑人,這首反而有喧賓奪主之嫌,劇情和樂性都讓我連想起 Elmer Bernstein 的《梅岡城的故事》(To Killing a Mocking Bird )。

Goldsmith 的作品我相當多,但也因如此讓我難以將他定型,每次要提到他時反而非常難以開口,不過他在 2004 年去世之前有一個公認的偉大貢獻就是他充當指揮角色灌錄了很多他前輩的經典作品。 

沒有留言: